在我们的地球上,有着无数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。而地质钻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,开启了通往地球深处的大门。在十一大队,有这样一支钻探队伍,他们长期与荒野为伴、与山川为伍,通过一个个钻井连接地下,钻刻未来发展坐标。
2025年5月23日,随着最后一块岩芯被取出,贵州武陵褶皱区宽阔向斜五峰组-龙马溪组含气性研究-桴地3井钻井工程(简称桴地3井),以井深1355.17米,最终偏斜率0.30%,台月效率451.72米,零事故的战绩圆满收官。不知不觉,十一大队探矿工程所已经在贵州开展页岩气勘探10余载,在与十几家深井钻探队伍激烈竞争中扎下根来。10余年来,6口近11000米的深井钻探作业,他们的足迹分布在贵州险仄和沟壑。
科学求真 勇攻技术难题
地质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。地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,队伍从安场向斜页岩气勘查区块安地1井开始,到桴地3井,在钻探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井下情况。
夜郎组地层中连续性的暗河、溶洞和栖霞组的裂隙严重地影响到孔斜和钻井液消耗,桴地3井经历长达53米的连续性暗河和溶洞,队员们认真记录每一次钻井数据,集经验和技术所长,使用高效堵漏材料,通过合理的配比,对溶隙和裂缝进行封堵,结合邻井地层情况,灵活做好开次变化,成功的控制住了孔斜及材料损耗。
韩家店组整体256米的泥岩,以往钻井作业中,此层易出现顺层跑偏、孔斜急速增大的情况,致使终孔质量达不到高标准。针对此问题,队伍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,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,精准把控钻速、钻压,将偏斜率控制在0.07%,合理配置钻井液,平均钻进速度15米/天,有效避免事故发生。
目的层存在高压有毒有害气体,可能出现井喷情况,队伍全面做好预防,准备好各种监测设备、井控装置,在开工前做好队员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,与协作队伍密切沟通,时刻关注孔内情况,做到在一次井控中将危险排除。
团结奋斗 锻造地质铁军
地质钻探常年在野外一线,团队协作至关重要。十一大队钻探事业经过六十年的历史沉淀,在三代人的共同奉献中,无论管理人员,还是生产人员都深刻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无论是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域高原,还是在气候复杂的亚热带雨林,队员们同吃苦、共进退,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“不可能”,锻造出一支“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必胜”的地质铁军。
今年正月初六,黔北地区低温降雪,家家户户都围着柴火灶过年,而桴地3井井场建设现场却一片忙碌。据统计,桴地3井入场机械材料达130吨,采用13辆车运送至井场。井场便道采用碎石铺路,在雨水的浸泡下,道路坑洼现象严重,虽挖机一直修复,但陷车情况依然频发,为了工程能够如期进行,队员们不得不在雨雪中卸车、搬运和推车。
雨雪天气不仅给设备入场带来麻烦,更给井场建设带来不小挑战。井场布置了1个钻塔、5个池子和7个工作棚房,雨雪对钻塔安装影响极大,项目经理鲜文文回忆说,每次雨停后,都需要使用毛巾将塔杆一根一根的擦拭干才能安全进行钻塔安装。虽环境十分恶劣,但在队员们的齐心协力下,进度、安全和环保工作得到了业主单位、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认可。
春节期间,钻场夜间温度低至零下,项目部采购电热毯为大家保温,从而保证休息,夜班工作的人员只能靠热水和衣物抵抗寒风,这段时间采购生活物资同样困难……经过长期的磨砺,队员们锻炼出钢铁一般的意志,无论风餐露宿还是天寒地冻,他们用火焰般的热情,战胜一切疲劳与寒冷。
规范管理 夯实发展根基
地质钻探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,更需要严谨规范的管理,钻探行业安全、质量事故往往带着血的教训,在现场管理上,队伍始终谨小慎微、如履薄冰,朝着安全零事故、质量零缺陷、环保零污染而努力。
安全环保是钻场上的重点工作。队伍扎实做好机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、检查,各级领导现场检查时,始终把安全管理挂在心上,“老”职工在现场言传身教,作业人员持证上岗(如井控证、HSE培训证书),机组定期开展标准化操作演练、应急演练和技能考核,规范配备井控设备(防喷器、节流管汇)、气体检测仪、正压式呼吸器、消防器材等安全设施,推行“安全观察卡”制度,强化全员安全意识。环保管理上,落实废弃物(岩屑、废泥浆)处理标准,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。
在不断摸索中,队伍逐渐总结出一套标准化作业规范。在技术标准上,明确钻井设备配置、工艺流程、施工参数等要求(如井身结构设计、泥浆性能标准);在管理标准上,制定人员岗位职责、HSE(健康、安全、环保)管理、质量控制和应急预案等制度;在操作标准上,细化设备操作、井控作业、井下故障处理等流程,确保每一步的操作可追溯;在设备安装及维护方面,钻机、泥浆泵、井控装置等按规范固定和调试,建立设备台账,执行预防性维护计划,确保设备完好率。
现场管理,队伍始终做到井然有序。现场设置清晰的标识标牌,如危险警示、逃生路线、消防设施位置。划分功能区域,如钻台区、泥浆循环区、设备存放区、生活区,避免交叉作业风险。工具分类存放,专用工具、耗材按用途分类管理,避免混用或丢失。
桴地3井钻井工程顺利完成,较完整的获取了贵州武陵褶皱区宽阔向斜东南区域五峰-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垂向分布、厚度、岩石矿物学、储集性能、保存条件、含气性和岩石力学等关键参数,初步探明了宽阔向斜五峰-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,尤其是五峰组页岩气勘探潜力。
桴地3井是近年来十一大队探矿工程所高质量完成钻井工作的一个缩影,这支队伍“老一辈”职工正逐渐退休,如何在新老交替中,实现传承和发展,是摆在队伍面前的难题,如今,90后“新生代”钻探人正逐渐挑起大梁,年轻的现场管理人员杨德平说,要秉承队伍的优良传统,在创新中发展,在祖国的矿产资源勘查道路上,向着未来继续努力!